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曲阜三孔景区推进数字文旅融合项目——和“孔子”微信互动是怎样一种体验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曲阜三孔景区推进数字文旅融合项目——和“孔子”微信互动是怎样一种体验
科技日报记者王延斌“一边游三孔,一边与孔子、孔子的弟子互动,创意十足,十分有趣!”5月30日,在山东省曲阜市三孔景区(即孔府、孔庙、孔林),游客刘长海体验了一次特别的旅行。他步入三孔景区,戴上混合现实(MR)眼镜,景区实景就叠加了虚拟数字内
2024年06月05日
6月5日芒种:始于热爱 结于丰盈
6月5日芒种:始于热爱 结于丰盈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北京时间6月5日12时10分将迎来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典型节气之一。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解释为:“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
2024年06月05日
清华研制出世界首款具仿生三维架构电子皮肤
清华研制出世界首款具仿生三维架构电子皮肤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记者6月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创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多种机械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
2024年06月05日
嫦娥六号着陆器上升器合影来了,摄影师是它
嫦娥六号着陆器上升器合影来了,摄影师是它
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6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一张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国家航天局供图大家纷纷点赞的同时,也有许多小伙伴好奇:这张合影是谁拍的?据国家航天局介绍,该照片是在6月3日,由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
2024年06月05日
月球“未来家园”用什么建?该怎么建?月球盖房进行时→
月球“未来家园”用什么建?该怎么建?月球盖房进行时→
真空、低重力、强辐射、大温差,还不时会有月震,这些全都是月球表面复杂的环境情况,于是,在月面建设科研站成为了极具挑战的超级工程。用什么建?又该怎么建?从2015年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个像鸡蛋壳一样椭圆形结构的
2024年06月05日
9个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9个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记者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首批确定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据了解,联合体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其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车联科技有限公
2024年06月05日
水分解生成活性氧能诱导癌细胞焦亡
水分解生成活性氧能诱导癌细胞焦亡
科技日报驻韩国记者 薛严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5月31日表示,该机构化学系研究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阐述了一种利用水分解生成活性氧杀死癌细胞的新方法。研究组在实验中注意到,癌细胞膜氧化时,会产生细胞焦亡过程。细胞焦亡指的是免疫相关因
2024年06月04日
一种蕨类植物或拥有最大基因组,碱基对数量为人类基因组的50多倍
一种蕨类植物或拥有最大基因组,碱基对数量为人类基因组的50多倍
披针叶梅溪蕨拥有产生孢子的球形结构。图片来源:《新科学家》杂志网站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西班牙巴塞罗那植物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仅生活在几个太平洋岛屿上的蕨类植物披针叶梅溪蕨,拥有已知最大的生物体基因组。其每个细胞的细胞核DNA拥有3210亿对碱基
2024年06月04日
最灵敏单分子检测方法面世
最灵敏单分子检测方法面世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一个纤维微腔。图片来源: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迄今最灵敏的单分子检测和分析方法。利用他们开发的光学微谐振器(微腔)装置,科学家不用借助荧光标签即可观察单个分子,有助更
2024年06月04日
异种器官移植在挫败中燃起希望|今日视点
异种器官移植在挫败中燃起希望|今日视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54岁的丽莎·皮萨诺是全球第二例猪肾移植患者,但她接受的却是“全球首例人工心脏和猪肾活体移植联合手术”。今年4月,这项手术成功完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轰动。然而在美国时间5月31日,医生团队宣布,这只猪肾
2024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