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解码“材料基因组”,有助开发下一代航空航天合金和半导体|总编辑圈点
科学家成功解码“材料基因组”,有助开发下一代航空航天合金和半导体|总编辑圈点
来自原子探针的模拟二维原子图像。图片来源:悉尼大学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检测晶体材料原子级结构的微小变化,提高了人们理解材料特性和行
2024年07月08日
中国智慧引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国际科技论谈
中国智慧引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国际科技论谈
张佳欣人工智能是当前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劲引擎,其发展之迅猛不仅令人瞩目,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数字时代的科技进步并未填平固有的阶级鸿沟,反而催生了新的数字鸿沟。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和应用并不均衡,众多国家,尤其是
2024年07月08日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地质科学家王剑:在“生命禁区”探寻地球奥秘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地质科学家王剑:在“生命禁区”探寻地球奥秘
刘侠科技日报记者滕继濮青藏高原北部是举世闻名的高寒缺氧地区,这里与北非、波斯湾同属全球著名的特提斯构造域。近日,记者见到了今年63岁、有40多年党龄的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院长王剑教授,他已在这片平均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怀着破
2024年07月08日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河南博物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河南博物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孙越悠扬浑厚的编钟、古朴苍凉的埙、轻柔典雅的瑟、如泣如诉的箫……丝竹绕耳、金石铿锵之间,古乐声声入心。走进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就像走进历史的音乐厅,千年的天籁之音跨越古今,绵绵不绝。每逢节假日,位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的华夏古
2024年07月08日
聚焦新质生产力丨铸就科技城 盆地变“高地”——四川绵阳打造科技创新耀眼名片
聚焦新质生产力丨铸就科技城 盆地变“高地”——四川绵阳打造科技创新耀眼名片
科技日报记者崔爽“长虹控股集团现在是一家以制造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这家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代表性制造业企业,却发现这里和“彩电大王”的传统印象早已大不相同。面对大家“只知电视机”的疑问,长虹控股集团党委委员、长虹股份公
2024年07月08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治水筑安澜 兴水润民生——陕西水环境治理一线观察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治水筑安澜 兴水润民生——陕西水环境治理一线观察
科技日报记者王禹涵王飞周思同“不敢想象,原先的脏乱差,能变成这样的好风光。现在常能看到白鹭和野鸭,到处是鸟语花香。”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居民魏美玲每天都来到石川河生态公园晨练。作为渭河一级支流,石川河从脏乱的荒滩到秀美的清川,恰是陕西省治水兴
2024年07月08日
点赞!排爆机器人亮相中国老挝联演
点赞!排爆机器人亮相中国老挝联演
我们的无人装备又登国际舞台啦!7月5日,中国老挝联演进入适应性训练阶段。在扫雷排爆课目交流现场,中方工兵分队教练员向老军官兵介绍探雷方法及扫雷排爆装备,并重点介绍了排爆机器人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来源:中国科技网
2024年07月08日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 已成功探测到3个伽马暴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 已成功探测到3个伽马暴
中国新闻网记者孙自法记者7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后仅两周内就顺利完成载荷开机测试并取得重要探测成果——成功探测到首批3个伽马暴,目前已向国际通用协同网络(GCN)发布了这3个伽马暴坐标。据中国科学院中法天文卫星项目团队
2024年07月08日
水利部:六项措施做好团洲垸堤防决口险情处置
水利部:六项措施做好团洲垸堤防决口险情处置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记者7日从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做好湖南华容县团洲垸堤防决口险情处置工作,密切监测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发展变化,及时防范化解各类堤坝风险隐患。水利部负责人表示,重点抓好以下六项措施:——依照防洪法,立即宣布有
2024年07月08日
我是科研助理 | 王逸凡:我在高能物理所“修”文物
我是科研助理 | 王逸凡:我在高能物理所“修”文物
如何从陶器、瓷器、漆器等曲面文物表面精准获取元素信息,是中国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助理王逸凡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成像系统,让这些复杂结构文物“开口说话”。今年4月,他参与了安徽武王墩墓考古扫描任
2024年07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