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阶段气象高质量进展成就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题: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阶段气象高质量进展成就
新华社记者黄垚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阶段气象高质量进展事情。
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
我国建成了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刻提早13%……一组来自发布会的数据显示,“十四五”阶段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
“气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进展、日子富裕、生态良好。”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加显著。在守护生命安全方面,各地政府均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助力生产进展方面,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都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十四五”阶段,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与此并且,精细化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气象预报让公众出游赏景从“碰人品”变为“早预见”。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此外,气象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管理,保障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气象卫星、雷达等“国之重器”取得实质发展
风云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是气象事业进展的重要基础,是气象观测领域的“国之重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陆海空天协同的综合观测体系。
风云卫星的进展历程是我国气象科技进步的缩影。50多年来,我国气象卫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进展。毕宝贵讲,“十四五”阶段,我国共发射5颗风云卫星,技术突破能够用“首次”“首颗”“唯一”等关键词来形容。
风云卫星被誉为服务全球的“中国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观测资料。“十四五”阶段,访咨询风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增长了107%。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的注册国家达到37个,服务请求增长266%。
毕宝贵介绍,“十四五”阶段我国天气雷达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雷达监测网监测范围覆盖90%以上人口聚集区,可以更好地监测强降水、冰雹、龙卷和雷暴大风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
气象服务不断升级
此时,公众接收天气预报的途径越来越多,气象服务能够讲是“一日不可或缺”。
目前,我国已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可以支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应用场景,更好满足生产日子所需。
“比如临近的一小时‘出门要不要带伞’,一周内‘有没有暴雨、高温、寒潮天气’,甚至到‘那个秋季来得是早是晚、那个冬季是冷是暖’以及‘明年气候年景怎么’等。”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表示,“十四五”阶段预报准确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暴雨预报准确率较“十三五”阶段平均提升了10%、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和蔼温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降到了最小62公里……
当前,气象信息更加丰富、更加贴近日子。金荣花举了个例子:“大伙儿打开手机,现在看到的天气预报能够具体到将来一个小时所在地区是否下雨、何时雨停。天气预报的内容也从天气现象、温度、风等简单要素拓展到出行建议、风险提示、日子参考等,覆盖了衣食住行游购娱等不同场景,日子气象服务指数也增至70余种。”
金荣花讲,下一步,气象服务将与更多日子、健康服务领域深度融合,比如与卫生健康部门及医疗机构深化合作,协同创新体验感更好、针对性更强、普惠性更广的气象服务信息,为人民美好日子保驾护航。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