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创造业

时间:2025-05-14 15:17:55 推荐 392

5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五位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代表发言。他们围绕创新药物研发、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微波通信材料创新、储能电池研发创造、卫星创造等先进创造业领域,分享了各自企业在“专精特新”进展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技术突破和市场突破的高质量进展故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李凌达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创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差不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这些企业都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在整个产业中发挥了强链、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

聚焦自主研发 突破“短板弱项”

来自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夏梦莹深耕新药研发领域,与团队一起开辟了一系列具有全球率先性的创新药物。“身处生物医药行业,我们的理想和目标算是为广大患者创建出先进的疗法及新药。”“90后”夏梦莹始终怀揣着对生物医药研发的好奇心和坚持力,这也助力她和团队一步一步验证了自己的理念。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上,传统生物单抗药物只能作用于一个关键的疾病治疗靶点,这在疗效上会有一些局限性。然而,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能够并且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这就意味着,能够并且从两个途径去攻克肿瘤细胞建立的‘保护伞’,这两种途径能够互相协作,是一个1+1>2的办法。”夏梦莹举例,团队研发了一款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双抗新药,在一项Ⅲ期关键性临床试验中,对照国际标准治疗方案,实现疗效接近翻倍,在产业界和国际医学界引发了很大反响。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数控机床和核心功能部件刀库、主轴、转台等产品研发生产,其团队突破了刀库重要零件加工设备的设计和创造难题,产品不仅性能好,而且成本大幅下降。

在陈亮看来,刀库关于创造业进展意义重大。陈亮介绍,刀库是工业刀具的仓储中心,“当一台数控机床面临复杂的加工任务时,刀库可以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的自动换刀,也算是机床的‘弹药库’。”

他表示,团队在刀库领域长期保持专注,不盲目扩张。公司成立至今,所有的投资都聚焦在数控机床领域,同时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长期跟各大类高校院所保持合作关系,持续提升科技研发及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记者注意到,多位代表谈到了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话题。产品研发从实验室成功走向市场并获得规模化应用,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助力5G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核心陶瓷器件等产品实现大批量应用。总结过往的产品研发记忆,童建喜认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始终面向行业进展方向,在充分了解产品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开始材料研发工作;此外,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和借鉴,在充分消化吸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创新。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热工程部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杨兴德,投身航天领域20多年。他表示,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是一个综合能力要求很强的岗位,除了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外,还要有解决现场技术咨询题的能力。在培养技术骨干过程中,杨兴德表示,会让新人直截了当参与到卫星型号中,完整体验全部工艺流程,进行针对性和实战性的锻炼。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妨碍力也不容忽视,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每一个行业,其中也包括储能行业和先进创造业,“我们抓住了那个特别好的机遇。目前,我们用AI技术研发、创新新材料,管控产线和治理供应链,储能的度电成本从原来的已经5毛钱降低到4毛钱左右。”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