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新能源车市占率近30% 汽车下乡撬动增量市场
“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作出上述表述。
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增长速度超乎业内预期。《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工信部方面获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分别达到33.7%和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差不多达到29.8%。与此并且,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80.2%;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
“电动化、智能化差不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进展和重塑的两大动力,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进展。中国汽车产业产销连续8年世界第一,这在前几年是不可想象的。”近期,中国汽车工业问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一场论坛上表示,电动化、智能化的进展,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市场换技术的汽车进展模式。随着多种形式的中外合资、合作浮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地位大幅提高。与此并且,电动化、智能化改变了中国汽车出口的形势,结束了出口额长期徘徊的局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在同意采访时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特别有活力的细分市场,通过10多年的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能够看到,新能源汽车差不多度过了“初建期”,目前正处于成长期以及良性循环中。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在整车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等领域成绩突出,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均在加速重构,新的挑战逐渐涌现,我们需要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与此并且,怎么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也成为行业新的考题。
构筑技术“护城河”
汽车行业有一个共识,智能化决定汽车革命下半场竞争的胜负,中国汽车在电动化方面“先行一步”,但在接下来的产业博弈中,我们在保持优势的并且,还必须要经过智能化形成新的竞争力。在智能化下半场,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仍然任重道远。随着智能化进展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速度需要加快。
“应该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对价值链重塑的作用,同时要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推动前沿技术国产替代。”在安庆衡看来,汽车是一个高价值链的终端产品,大宗产品、半导体等均在汽车上有体现。随着技术不断变革,汽车将成为智能挪移终端。现时期,中国在线控底盘、汽车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算法等智能化环节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需要我们重点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关键核心技术备受重视。陶青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规划(2021—2035年)》,完善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进展,要统筹推进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快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进展。
颜景辉对记者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比较长,其技术的提升和攻关也涉及不少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动力电池续航能力的提升,动力电池新材料、结构技术的突破,充电技术的提升,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突破和攻关。
当前,新能源汽车尽管在不断挤占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但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仍怀有顾虑。
“关于电动汽车,消费者担心电池的衰减咨询题,这些咨询题需要从技术上去解决。与此并且,新能源汽车自燃咨询题到现在也没有从技术上过关,那个是世界性的科技难题。此外,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比较低,二手车商不情愿收购新能源汽车,二手新能源汽车不行出手,这些咨询题都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些咨询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有待于科学进展和技术进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在同意记者采访时讲道。
关于汽车下半场革命而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进展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耕耘。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现时期,我们需要全链条规划建设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供应链。“我们差不多建立了全球比较率先且完备的电动化产业链,在智能化时代,这条链应该如何建设?哪些链条是现在的短板?哪些环节是供应链的高风险环节?这是现在需要及早谋划和布局的,要防止在智能化加速进展的时候浮现技术‘卡脖子’和供应链断链咨询题。现在行业进展太快,能够重新思考依照新技术发展、新的外部环境变化来制定智能汽车新的进展战略,加强组织协调、加强战略指引,这条路变得特别迫切。”
政府部门正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陶青表示,下一步要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开展都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加快自动驾驶等标准制修订工作。
撬动千亿级蓝海市场
汽车是支撑消费的“大头”。今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多次发文称,要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新一轮新能源车下乡活动已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这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进展迈向新时期。
据陶青透露,工信部的规划是,下一步要加快制定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持续做大国内市场基本盘。
业内认为,新能源汽车县乡地区渗透率远低于都市,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依照开源证券此前在研报中发布的数据,目前一线都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差不多超过50%,而部分三、四线都市渗透率不足10%,新能源汽车下乡激发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巨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景春梅预计,到2030年,我国乡村地区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160辆,总的汽车保有量会超过7000万辆,由此推算新能源汽车下乡似乎会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市场。
从目前来看,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时期,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咨询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颜景辉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下乡面临很多阻碍,但随着政府政策的持续“导入”和跟进,那个市场一定会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厚积薄发,我们应该对新能源汽车下乡保持信心和耐心。
“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向乡村市场‘下沉’的关键。与此并且,要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还要从汽车产品的供应端发力,生产、投放更适合于农村以及五线都市汽车市场需求的产品。农村市场可能更适合那些满足‘综合性’使用需求的产品,既能解决交通通行咨询题,又能解决农业生产的咨询题,比如特种车、专用车。”颜景辉讲道。
依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0—2022年新能源下乡车型销量增速分别为80%、169%和87%,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分别为13.35%、157.57%和95.6%,新能源下乡车型销量的增速高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增速,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销量贡献较大。
据记者不彻底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海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江苏省、四川省、天津市在内的多个省市正在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