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聚焦|需求更理性,场景再“上新”——暑期研学游市场走访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需求更理性,场景再“上新”——暑期研学游市场走访观察
新华社记者郑天虹、王莹、廖君
暑期来临,研学游升温,成为一些青少年开启假期模式的热门之选。记者近日在广东、湖北、辽宁等地采访发现,研学游需求趋向多元和理性,更多市场主体聚焦“学”和“研”,推出一些小而美、小而专的项目,研学场景不断“上新”。与此并且,从业门槛有所提升,行业品牌化趋势开始显现。
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需求更趋理性
今年的暑假研学产品预订启动更早。“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讲,研学产品的预订从5月中旬就开始起量。截至目前,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成左右,价格比去年略有下降。
记者观察到,研学市场需求旺盛的并且,理性成分也在增加。广州一名中学生家长王女士讲,往常喜欢“跟风”“蹭热度”,今年开始思考小孩到底要在研学中收获什么。
家长也不再是“只选贵的”,开始关注研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武汉市民李女士的儿子下半年将升初中,刚参加了北京6天5晚文化研学活动。她讲,每人5800多元的团费虽不便宜,但研学内容不再不过在名校打个卡,而是走进京东亚洲一号仓,体验一件商品的奇幻漂流历程;参访科大讯飞,建立对人工智能的全方位认知。这是小孩平日里接触不到的新科技,知识和视野都有所拓展。
伴随需求的不断升级,研学赛道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承办研学游的主体从早期的旅行社、教培机构开始朝多元化进展,初创企业、上市公司甚至托管机构、网红主播也纷纷入市。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行业不断进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面对社会需求的理性和多元,研学市场也在不断进展,呈现出三大新趋势:
——市场细分更为专业。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传统人文自然景观类研学项目外,一些小而专的项目受到追捧。比如“海龟大象保育营”“少儿中医夏令营”“山海经文化营”“火箭研学营”等。
在洛阳三彩小镇制作唐三彩,在三星堆遗址“重铸青铜”,在水下博物馆欣赏水下碑林……辽宁鞍山市青葵研学营负责人冯莹介绍,研学游中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等特色课程更加丰富,与过去侧重于“游”相比,更多机构在“研”“学”上进行更多探究,努力让小孩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出来。
——从业门槛有所提升。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对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确保他们具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研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记者采访中看到,部分出行的中小学生研学团队,不仅配备了研学旅游指导师、导游、说解员、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几位家长代表同行。这些研学旅游指导师持证上岗,是文旅行业从业人员或对文旅有兴趣的人,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也在上岗前通过了短期培训。
——行业品牌化开始显现。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亚洲讲,研学行业大浪淘沙,品牌度、集中度不断提升。现在给小孩选研学项目,不少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跨区域、大品牌机构。
各地文旅部门也在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品牌活动。沈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开展推介沈阳旅游资源的主题研学活动“小使者万里行”;西安旅游集团推出“动物园奇异夜——围炉故事会”秦岭野生动物园夜游等多条夏季研学路线;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组织全市非遗传习场所开展“泉润非遗——暑假研学月”活动……
市场仍存乱象,需要多方联动加强监管
记者调研发现,在市场火爆的并且,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价格不透明、实际服务与广告答应不符等乱象也随之产生。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旅游企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而新兴的研学机构又难以彻底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研学游产品的需求,导致供需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沈阳市青少年农学研实践基地负责人高振河表示,教育部、文旅部要求研学机构必须并且具备教育公司属性和旅行社资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旅行社并没有研发相应研学课程,不过导游上岗;而有些教育机构惟独带队老师,却没有旅行社资质。还有补课班、幼儿园、私立学校也纷纷涌入研学市场,尽管有生源优势,但在组织能力、安全把控、课程品质方面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存在一些隐患。
“研学产品要区别于常规旅游产品,研学旅游指导师要兼具教师与导游的双重职能,研学课程的标准化开辟要进一步规范。”小囧在途负责人小米讲。
“在文旅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下,研学项目涉及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多个政府部门,不管在规则完善依然在监管发力上,都需要多方联动、统筹协作,并明确责任和边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讲。
相关机构要想在研学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在课程研发、研学体验、服务品质、执行标准上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外宣、新媒体运营也逐渐成为品质研学机构的标配。学生体验、家长反馈也会在自媒体平台给出评判。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研学旅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激烈竞争、规范引导会促进研学行业良性进展。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