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底盘,为何电动车与燃油车差距那么大?

时间:2024-06-05 09:14:54 推荐 445

比亚迪、上汽、东风、奇瑞……近来,车企纷纷举办技术发布会,俨然成为行业中一道新的风景。其中,底盘技术成为几乎所有车企每次必说的重点,也成为市场和消费者日益希望了解的技术。一时刻,底盘体面无两,成为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中“跨界”的明星。而电动汽车的底盘与燃油车的底盘又有哪些不同呢?

底盘的差距在哪里?

汽车底盘的作用是支持、承担、安装汽车电动机,或者燃油发动机及其相关各部件、总成,完善汽车的整体造型,并同意发动机的动力,保证正常行驶的重要载体。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的底盘,的确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少差异。”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从组成上看,电动车的底盘要紧由电池组成,而传统燃油车则要紧依赖于发动机。此外,电动汽车不需要传统燃油车那样的变速箱,于是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密封的特点,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够大大减少日常维护,同时整体部件也相对较少。

从底盘系统构造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底盘系统构造要紧区别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下有动力电池系统,因为电池是安装在底盘上的,相比传统燃油车的底盘更低。此外,新能源车的底盘需要集成大块电池,同时还有汽车智能化的需求。

为了习惯汽车技术的进展,汽车底盘技术要紧集中在操纵模块的集成化和操纵的精准度,并且对底盘轻量化、平台化、安全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量方面,新能源车的底盘相对较轻,而传统燃油车相对较重。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底盘功能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在制动机制方面,燃油车依赖发动机输出为真空助力泵提供动力,其ESC(车身电子稳定性操纵系统)模块多为独立设计,并不与助力系统整合。而电动车的制动系统则显得更为复杂,其具备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将行驶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以大众ID系列电动车为例,若处于D档模式,能量回收几乎不明显,驾驶体验与燃油车相似;而切换到B档时,拖拽感则变得显著。此外,由于电动车无发动机而是电动机,刹车助力直截了当来源于电能输入,常见的助力系统有线控ibooster、one-box等。在使用上,电动汽车相对更为便捷。

线控底盘优势何在?

与燃油车底盘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底盘技术正在向线控底盘方向进展。“线控底盘要紧由线控转向、线操纵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和线控悬架组成。”于冬生表示,它这也是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点,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载体。目前,不少纯电动汽车的底盘差不多具备了一些线控能力。线控转向和线操纵动是面向自动驾驶执行端方向的核心产品,其中制动技术较为关键。线控底盘的优势包括快速响应、精确操纵、轻量化、低能耗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易于整车智能化升级。他表示,传统燃油车底盘要紧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除了支撑汽车的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外,还具有接收驾驶员的操作指令,使汽车实现行驶、转向以及制动等功能。其中,线操纵动技术在保障汽车的流畅操控以及安全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线控悬架实际是以空气悬架为基础,进一步增加传感器和电控系统,依照道路实际事情主动调节悬架的高度、刚度和阻尼,以实现行车/驻车姿态的精细化操纵系统、提升驾驶舒适度。

“线控底盘是一种对汽车底盘信号传导机制进行线控改造的技术,以电信号传导替代传统的机械信号传导,从而使汽车更加习惯自动驾驶的需要。”曾欣认为,线控底盘的核心特点是可实现“人机解耦”,即将从原先由人直截了当操纵的底盘部分转化为执行器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操纵下进行操作。其结构简洁,取消了大量的传统机械、液压和蔼动连接部分,降低了底盘的生产成本。并且,这种结构简化的底盘有助于降低车身的质量和各部件的体积,减少车身的共振,从而实现更好的静谧性。并且,响应速度快,由于线控底盘采用电信号进行操纵,于是其响应速度比传统的机械系统更快,制动操作的响应速度将比传统的液压制动快0.35秒,这在紧急事情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安全性高,由于线控底盘采用电信号进行操纵,于是能够更好地进行安全冗余设计,提升安全性。

演进趋势将会怎么样?

新能源汽车是将来的进展方向,而汽车底盘的演进,也将要紧体现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底盘也面临新的进展机遇。”曾欣表示,新能源汽车对汽车结构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电池的安置、电机的布局等,这对底盘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底盘进展的关键因素。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的底盘设计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性能,也为底盘的进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线控系统集成化,可以在搭配冗余模块的条件下满足自动驾驶需求,是现时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线控产品。此时,包括一些燃油车也在使用线控驱动技术,而关于新能源汽车,随着电气化水平的提高,线控驱动技术差不多全面应用。

“将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展,线控底盘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在于冬生看来,从进展趋势看,智能底盘系统集成操纵架构分为分散式操纵、集中式操纵和分层式操纵架构。其中,分散式架构集成度低,集中式架构理论上可以实现操纵性能的全局最优,但其功能可扩展性较差。而分层式架构更适用于复杂程度高的操纵器集成,是成为将来底盘集成的主流技术趋势。而智能底盘的跨域融合,经过底盘域与智能驾驶域的融合为实现L3级及以上级别智驾功能做好执行端的支持,将来将实现多域融合。而且,基于整车开辟周期的缩短,智能底盘产业的合作模式将被重塑。在新型整零合作模式下,主机厂能够实现高效的智能底盘闭环迭代,经过车端数据实现软件的快速迭代开辟,最终经过OTA升级实现功能优化。当前智能底盘正朝着线控化、协同化的方向进展,将来会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

曾欣强调,随着智能电动汽车从“软件定义汽车”走向“AI定义汽车”,智能底盘作为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之一,将基于AI技术进一步赋能整车智能化变革和迭代,将来的进展潜力巨大。

来源:中国青年网